家族之间何必(为《史记》所独有的“世家”后来为何不再出现?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8月22日 16:01:06 阅读数:2人阅读

家族之间何必(为《史记》所独有的“世家”后来为何不再出现?)

史记·世家

相声《吹牛》里有这么两句:“甲:我们家是吹牛世家!乙: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!”可见“世家”的意思就是世世代代做同一件事情。“世家”也是《史记》中的“五体”之一,主要是用来记录子孙世袭的王侯贵族。

《史记》中的“世家”一共三十篇,从第一篇《吴太伯世家》到第三十篇《三王世家》主要记录了从西周初期到西汉初期的主要诸侯王国所发生的故事。其中春秋时期已存在的诸侯有吴、齐、鲁、燕、卫、宋、晋、楚、越、郑等十一篇,战国时新兴诸侯赵、魏、韩、田齐四篇,汉朝宗室楚、齐、燕、荆、梁、五宗、三王等七篇,汉代大功臣萧何、曹参、张良、陈平、周勃五篇,另外有孔子、陈涉、汉朝外戚三篇。这三篇虽然不是诸侯,但他们代表了一方势力,孔子代表了儒家,陈涉代表了起义者,外戚代表了皇权的影响,可以说这三部分势力的影响并不小于一个诸侯国,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都有这三类势力的身影。

“世家”记载了诸侯国如何在天子或皇帝统治下发展的过程,诸侯国的崛起、称霸、反抗、叛乱、衰退、消亡,延续了数百年。如果说“本纪”太宏大,“列传”又太个人,那么“世家”反到是最作为史书的《史记》的精华,里面有故事、有人物、有恢弘大气、有跌宕起伏,有权倾朝野的不可一世,也有被逼无奈的委曲求全。特别是春秋战国时的诸侯,动辄数百年的历史(持续时间最长的卫国,甚至比周朝还长,一直延续到秦二世),故事说也说不完,每个国家的历史甚至都可以写成一本书,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汉。

“世家”是《史记》独有的一种体例,后面的纪传体史书,包括紧接着的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,都不再采用有“世家”这个说法,只有“纪”、“传”两类,皇帝为“纪”,臣子为“传”。为什么“世家”没有了呢?应该是和历史的变化有关。

《史记》是纪传体通史,主要讲述了从五帝到汉武帝的历史,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先秦的历史。而先秦最大的特点就是诸侯势力的强大,周天子虽然是天下之主,但这只是名义上的,实际上各个地方由诸侯说了算,这在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时期其实都还很严重,也因此爆发了很多叛乱。汉景帝和汉武帝正是看到了诸侯不好管(当然没有诸侯也很难管,比如秦朝的败亡),所以冒着大风险削藩,加强中央集权。

汉武帝以后,中国的社会形态基本就是中央集权的政权,诸侯国即使有,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,诸侯和皇帝的其他大臣差别也没那么大。皇帝说把诸侯王撤了,诸侯王也不敢说二话,更谈不上什么血脉和家族的延续。这时候的诸侯王再也担不起“世家”的名号,因此“世家”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,从此以后,中国历史只有皇帝和臣子这唯一的组合。

虽然“世家”只有三十篇,但人物众多,从2021年5月29日起一直到2023年5月22日,两年的时间共完成了约200篇文章,包括《史记》内容的介绍以及原创的对每一篇“世家”的不同视角的解读,比如考据曹参的“参”是什么读音呀,古代的韩国和现在的韩国有没有关系呀,《春秋》这本书为什么伟大,等等。正是有了这些思考,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更加了解。你对“世家”中的故事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呢,也欢迎一起来交流讨论。

那么,接下来,让我们继续走进《史记》,走近“列传”,相信那里的故事更加精彩。